有突破亦有痛点,氢能源车正在探路中
有突破亦有痛点,氢能源车正在探路中
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,具有重量轻、储量丰富、燃烧性能好等特点,可应用在众多领域。交通,正是其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。
近年来,国内氢能源车产业稳步发展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指出,要“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”,并提出到2025年,“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,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”的发展目标。
如果说,新能源汽车正成为百姓日渐熟悉的伙伴,氢能源车则算得上是其中的“生面孔”。但近年来,这副“生面孔”的发展前景却被广泛看好。
产业链基本建成
2021年8月和12月,我国分两批批复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名单。截至目前,已有五大城市群41座城市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。
“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指出,通过前期示范和示范城市群实践,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。“近两年,各地建成加氢站超100座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6000辆,拥有产业链相关企业400余家。”
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5020辆,同比增长168%,今年1-5月累积销售1518辆,同比增长192%,截至5月底累计推广应用1.4万辆。
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会上表示,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带动下,行业企业组成示范应用联合体,涵盖氢能制、储、运、加及零部件生产、整车制造、车辆运营等全产业链条的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,并成长起一批代表性企业,产业生态不断优化。
“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建起来了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,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,面向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技术的一大亮点,且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已进入价格快速下降通道,带动氢能应用场景不断扩大。“除汽车领域外,还在发电、无人机、水下特种应用等领域持续探索。”
仍存一些“致命”痛点
尽管氢能有着诸多成为主流能源的理由,但至今仍未能大规模推广,产业上和技术上也存在一些“致命”痛点,阻碍了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。
围绕产业链,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起点的制氢问题。目前工业制氢主流方法包括化石能源制氢、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,前两者由于在生产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二氧化,一般被划分为“灰氢”。电解水制氢则是通过水的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,没有碳排放,故被称为“绿氢”。
根据有关统计,2021年全球氢气生产结构中通过天然气和煤制的灰氢达到81%,是当前氢能消费结构中的主体,而电解水仅占0.04%。
当下,制约电解水发展最大问题是“电贵”。对于电解水成本的拆解测算,以常见的碱性电解水制氢法为例,目前总成本为23.8元/Kg,其中电费为16.8元/Kg,占比超过70%;根据预测,2030年的电费下降一半达到8.4元/Kg,相应总成本也下降到12.6元/Kg,成本大幅下降。
十四五规划指出,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预计总装机约4.55亿千瓦,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装机约2亿千瓦。随着风光能源运用并网,有望为电价“减负”,电解水制绿氢的成本将会不断向灰氢接近靠拢。
其次,我国的制氢基地和用氢站分布不均,氢的运输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。参照其他的气体能源,氢能源最理想的运输方式也是管道储运。
由于氢气分子量较小,分子间间隔较大,因此压缩乃至液化都是十分困难的。目前我国现行的储运方式也以高压气氢运输为主,液氢运输作为试点进行推广。这种运输模式下,最显著的特征就是“高成本、近距离”,远无法达到经济性推广的要求。
根据未来能源布局发展规划,长距离的“西氢东输”是大趋势所在。就在近日,我国首条“西氢东送”跨省区长距离纯氢运送管道项目启动,总长约400多公里,运输成本为每公斤几元,相较于目前的长管拖车下降了近80%-90%,有望为运输痛点带来解药。
在用氢端,制约氢燃料电池车推广的核心问题在于电堆成本。电堆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“心脏”,成本约占总体的60%左右。再对燃料电池电堆进行拆分,其中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是目前技术与成本较难推进的两个部分,分别占比36%和16%。
工业上目前主流的催化剂是Pt(铂)、Pd(钯)等贵金属,价格昂贵,难以大规模推广。非贵金属、纳米材料等新型催化剂的性能也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,但距离工业化仍有一定距离要走。
而质子交换膜,则面临着类似光刻机的困境。根据不完全统计,2021年国内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市场份额中戈尔(W. L. Gore & Associates)占了85%,国外厂商累计市占率超过88%。
高度的进口依赖,让质子交换膜有着被“卡脖子”的风险。因此,质子交换膜的国产替代也是氢燃料电池普及的必然条件。
协同扩大规模化应用场景
如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,让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发挥出更好的效果?
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杨军建议,在目前的发展阶段,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一定要选择好应用场景。“如果示范应用太过分散,作用效果将大打折扣。京津冀城市群在车辆推广和应用场景打造方面,倾向于选择具备成长性、未来市场容量更高的场景,比如城市冷链物流、重型渣土车、重型工程作业车等。”
加强区域联动是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应有之义。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成斌指出,车辆或零部件配套方面的合作联动实际是企业的自发行为,其对市场较为敏感。“而更大层面的联动还没有完全开始,北京缺绿氢,张家口有很多风电资源、风电制氢企业,下一步联动可以把张家口打造成京津冀的绿氢生产基地。”
杨军进一步指出,北京到张家口、唐山、保定、天津,都在200公里行驶范围内,大约有7万辆重型卡车,该场景电动化比例仅有2.5%,是极具潜力的应用场景。“我们今年推出一条北京至张家口的矿石原料运输线路,随着这条线示范运营,下一步还将推动两端之间氢源、供氢保障设施等方面的协同联动。”
郑州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李高鹏建议,进一步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,扩大示范城市群范围,找到更多、更合适的应用场景。“针对加氢站难题,一定要明确审批标准、运营管理、安全监管政策要求,厘清各职能部门审批职责,给企业稳定的政策环境。”
在杨军看来,燃料电池汽车完成3000辆、5000辆的目标是其次,关键是通过示范最终找到燃料电池汽车最适配的场景,打磨出成熟产品,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这才是示范的意义和使命所在。“这样在2025年示范期结束后,可以顺利进入下一步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。”